面料具有兩面性。
它是私人之物,被制成衣服后緊密地貼合我們的肌膚,或是薄而透涼,或是觸而生溫,留存著身體的記憶。它亦會被置于宏大的敘事中,“面料一直在改變、塑造并反復定義著我們所生活的世界”,文化史學者Kassia St Clair在《金線》(The Golden Thread)一書中寫道。
絲綢曾憑一己之力撬動了全球的貿易發展,催生了18世紀風靡歐洲上流社會的“中國風”(Chinoiserie),棉紡織物的迭代勾勒了工業革命的進程,歷史學者Sven Beckert也曾說:“是棉花帝國開創了現代世界?!痹邶嫶蟮拿藜徔椢矬w系中,牛仔布是極其特殊的存在,它兼具時尚感與功能性,在歷代設計師手中呈現出了不同的面貌,既映射了高級時尚的多元化之路,也見證了亞文化的崛起。
在曾經紅極一時的美劇《緋聞女孩》中,高跟鞋、大牌包和剪裁精良、材質昂貴的連衣裙是紐約上東區名媛Blair Waldorf的標配,她對各種非精英的事物嗤之以鼻,牛仔面料的衣物就是其中之一。雖然很多人都批評Waldorf太過挑剔,但如若考慮到她的身份,審美極端也就不足為奇了。在牛仔布尚未被時裝設計師盯上前,它一度“難登大雅之堂”,與絲綢、羊絨和皮革等高級面料有著云泥之別。
面料具有兩面性。它是私人之物,被制成衣服后緊密地貼合我們的肌膚,或是薄而透涼,或是觸而生溫,留存著身體的記憶。它亦會被置于宏大的敘事中,“面料一直在改變、塑造并反復定義著我們所生活的世界”。
牛仔布又被稱作“丹寧”,由法語“Serge De Nimes”演化而來(“Serge”意為面料,“Nimes”指法國南部的小鎮:尼姆)。雖然有關牛仔布誕生地的爭論仍然不休,但一個被廣泛認可的說法是,這種粗糙硬挺的織物是尼姆的工人在一次試驗中偶然制成的。
轉機出現在1850年代——那時,蒸汽火車載著歐洲國家率先駛入了工業時代,城市化進程加速,機器成為主宰,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,資產階級隨之壯大。有一方得利,必然有一方失勢,當資本家成為土地和財富的所有人時,封建貴族坐不住了,長期被壓迫的工人和農民階級也必然要反抗。1848年,一系列武裝革命在歐洲各地陸續爆發,史稱“民族之春”。雖然舊的制度被推翻,但歐洲的經濟還是遭到重創,不少下層群眾被迫逃離,前往大洋彼岸的美國另尋出路。相較于四處流血的歐洲,美國是另一番光景,在這個歷史底蘊遠不如歐洲,卻迅速發展起來的國家,似乎人人都想一飛沖天。
在那個瘋狂的年代,眾人皆被利益熏了心,在這種情況下仍能保持清醒的人不多,布料商人Levi Strauss是其中之一。淘金者因長期在野外工作,因此需要更加耐磨的工裝,1972年,Strauss與裁縫Jacob Davis靈機一動,將亞麻帆布和牛仔布相結合,制作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條牛仔褲,在當時被稱作“齊腰工裝褲”(Waist High Overall),于翌年獲得了專利后,才正式更名為我們耳熟能詳的“Jeans”。為了進一步提高褲子的耐穿性,二人將褲子的受力點用金屬鉚釘固定,褲襠則采用金屬扣,口袋也從一個變成了五個。毋庸置疑的是,Levi's絕對是彼時淘金者們的最愛,但僅有工人們的擁戴還遠遠不夠,如若想要進軍時尚界,牛仔布還需要一次推波助瀾。
當某類服裝站上市場風口時,必然會被大眾所追捧,繼而成為流行文化的一種。